济南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印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的管理措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知决定,2023 年1月8日起,调整国内市场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措施。记者从济南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负责人处了解到,从8日起济南两个进口冷链监管专仓和一个进口集装箱监管专仓(非冷链仓)目前已经按照规定停仓。
济南三个集中监管专仓停仓
在去年1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实行“乙类乙管”后,对入境的物品不再采取预防性消毒,对进口冷链食品也不再进行抽验。
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正式实施,记者从济南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负责人甄涛处了解到,目前位于济南市区的两个进口冷链监管专仓和一个进口集装箱监管专仓(非冷链仓)目前已经按照规定停仓,“监管专仓的职能今天开始正式结束了,于今天(8日)正式停仓。停仓后,进口的冷链食品和非冷链货物就不再需要进入监管专仓进行消毒、静置等工作。目前监管专仓的工作人员,正在对专仓进行审计、总结、核算等。这些工作结束后,将对仓库进行消毒后撤回原单位。
济南市市区主要有三个集中监管专仓,即济南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历城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和济南市进口集装箱货物集中监管仓(非冷链仓),其中两个位于盖世物流,一个位于维尔康市场。从8日起,这三个集中监管专仓停仓,也就意味着这三个在疫情防控期间产生的新事物正式走入了历史。
济南在省内第一个建成监管专仓
时间回到2020年,当年11月,冷链突然变成了热词。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消息传来,涉及的冷链食品包括冻鱼、冻虾、冻牛肉、冻猪肉等。11月23日晚,山东省下达通知,各市设立集中监管专仓,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部署市场监管部门、卫健部门、交通部门、公安部门等连夜成立了专仓筹建工作组。筹备组11月25日晚上决定专仓就定在盖世物流5号冷库,定址后进行全方位改造。
仅用4天、96个小时内就完成了全省首个进口冷链专仓建设,设立了集中消毒区、核酸检测区、问题产品区和办公室等12个专门区域。因此,济南冷链专仓也有“齐鲁第一仓”之称。
2020年12月1日,济南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迎来首批待检产品。当天也是济南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开仓试运营,从那一天起,所有未在口岸环节进行核酸检测和预防性全面消毒的进口冷链食品必须在专仓里闯过安全关。
由于是全省第一个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当时监管专仓可谓摸着石头过河。第一批货物进仓后,大家就对进仓的流程进行讨论,优化流程。消杀效率从几天缩短到48小时,再到24小时,从预约到出仓时间一次次刷新的“济南速度”。
2021年1月,为进一步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济南市历城区在筹备建设了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也就是历城专仓 。2022年4月济南市进口集装箱货物集中监管仓开始运行。至此,形成了冷链和非冷链的全面覆盖,仅济南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双仓”曾经日处置能力已达800吨。
上海
上海市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疫情管控措施将有哪些改变?
取消本市“第一存放点”和中转查验库管理
取消本市进口冷链食品“三点一库”闭环管控,对从上海口岸入境,且未经海关消毒的,直接进入本市储存、生产、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不再实施中转查验,不再要求进入本市“第一存放点”进行“六面消毒”和采样核酸检测。
取消从上海口岸入境的进口冷链食品提货预约管理
从上海港区提货前,不再通过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预约冷库。
取消从上海口岸入境的进口冷链食品提货预约管理
“第一存放点”冷库企业中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搬运、装卸、消毒等从业人员不再作为高风险岗位人员,不再实施两集中的闭环管理要求,不再每日开展核酸检测。
取消对市场流通环节进口冷链食品开展新冠病毒风险监测
不再对进入本市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开展新冠病毒风险监测工作。
取消本市食品生产经营环节对进口冷链食品查验消毒证明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要求
对进入本市生产经营企业的进口冷链食品,不再查验包含产品批次信息的消毒证明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实施“三专”管理(专用通道、专区存储、专柜销售)。
注意:进口冷冻冷藏畜禽肉、水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按照《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继续履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义务,按要求上传追溯信息。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冻品e港H5端或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