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预制菜“新赛道”,河源出台新政策。近日,市政府正式印发《河源市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力争通过3—5年努力,培育1个以上省级预制菜产业园、15家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预制菜龙头企业、50个以上预制菜原料供应基地,为全市做大做强预制菜产业注入“正能量”。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呈现迅猛发展势头。河源作为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水缸子”“油瓶子”,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基础,发展预制菜产业优势明显。目前,我市有饭饭得、霸王花、百家鲜、东野吉田等领跑在河源预制菜产业发展一线的企业,初步形成了“龙头引领,集群发展,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打造了以客家盆菜、速食拌粉、客家汤料包组合、五指毛桃鸡等为代表的河源预制菜产品,预制菜产业正逐渐成为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载体。
河源市饭饭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
市委、市政府对发展预制菜产业高度重视,制度层面已在全省首创市级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谋划全市预制菜产业发展布局。政策层面,我市积极抢抓省“菜十条”的政策机遇,结合河源实际重磅出台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菜十二条”,推动我市预制菜产业做大做强。《方案》提出,我市将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打造客家预制菜产业集聚区为主线,力争通过3—5年努力,全市培育1个以上省级预制菜产业园、15家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预制菜龙头企业、50个以上预制菜原料供应基地,预制菜一县(区)一品的独特格局初步形成,农产品区域产业链得以延伸,推动全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方案》推出了12条干货满满、分量十足的“硬”措施,包括筹建一个预制菜产业联盟、培育一批预制菜示范企业、创建一批预制菜产业园、打造一批预制菜原料基地、健全一套预制菜监管体系、培养一批预制菜产业人才、完善一个预制菜营销体系、搭建一个预制菜信息平台、推进一批预制菜冷链物流建设、推广一批预制菜研发成果、孵化一批预制菜产业文化、创新一批预制菜金融产品等措施,“政策包”覆盖了产业全链条,有利于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
“独行快,众行远。”产业“抱团”发展,才能走得更久远。目前,我市已经成立了预制菜产业联盟,接下来将发挥预制菜产业联盟优势,开展吸纳优秀成员、统一行业标准、制定行业守则等系列工作,引导全市预制菜企业协同创新、抱团合作、错位发展。
广东百家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
企业是“生力军”。《方案》提出,我市将立足挖掘现有资源和对外招商的方式,重点培育一批涵盖生产、冷链、仓储、流通、营销、进出口等环节的预制菜示范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作用,扶持成长型企业和强链、补链型企业发展,引导预制菜中小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同时,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培育速食拌粉、客家盆菜、方便米饭组合、客家汤料包组合、五指毛桃鸡等风味产品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鼓励各县(区)积极创建预制菜产业园,打造河源客家预制菜产业集聚区。
质量是“安全线”。《方案》提出,我市将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强化预制菜企业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联结,在粮食、果蔬、畜禽、水产等主产区合作共建一批预制菜生态种养示范基地,保障优质食材供应,共享发展红利,打造预制菜产业强村富民的发展样板。同时加强预制菜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严厉打击“黑作坊”,加大预制菜专供农产品源头检测追溯,确保预制菜食品安全。
创新是“竞争力”。《方案》提出,我市将把预制菜产业人才培养纳入“粤菜师傅”工程,引进一批客家预制菜研发、制作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孵化预制菜专业领军人才,并在科研配套经费、重大项目申报、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多重保障,为河源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深化院地合作、院企合作,依托省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院河源分院、灯塔实验室等平台,围绕畜禽、水产、蔬菜、腐竹、丝苗米等特色优势产业研发具有河源客家特色的预制菜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冻品e港H5端或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