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网址:http://m.sohu.com/a/271992240_100293994
足不出户看懂2018中国进口牛肉行业--必孚(中国)
2018-11-02 10:52
文章来源:必孚(中国)
相关微信公众号:必孚牛肉资讯
全文包含以下六个版块,文中信息量较大,请您自行选择关注内容进行阅读。
约8,000字 || 泛读需时10分钟
|| 细读需时30分钟
❖ 中国牛肉进口数据分析
❖ 中国牛肉进口量预测
❖ 各输华来源国产量和出口量分析
❖ 中国大陆进口商格局分析
❖ 进口牛肉行情解析
❖ 行业大事件介绍
“中国牛肉进口数据分析”
中国大陆进口数据
中国大陆今年8月牛肉进口量9.9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国内库存将继续增大。
1-8月累计进口量64万吨,预计9月结束便能赶超去年全年的69万吨,在春节前备货期助力下,保守预计,年内进口量将继续增至95万吨左右。
不过如果巴西、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继续按当前强劲势头输华,乌拉圭继续稳中有增,再加上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哥斯达黎加、智利和南非的助力,并将月均进口量继续保持在8月近10万吨的水平,年内中国大陆牛肉进口量甚至有望破100万吨。
图片来源:必孚大数据
中国香港进口数据
今年3月后中国香港牛肉进口量止涨转跌并和中国大陆的月度牛肉进口量差距不断拉大,今年7月5.7万吨的进口量与中国大陆差距已增至3万吨。
1-7月累计进口47.4万吨,在春节前备货期的助力下,全年预计在2017年71.3万吨的基础上继续增至80万吨左右。
2018年,中国(大陆和香港)牛肉进口量预计达175万吨左右,约比2017年同期高出35万吨左右。
图片来源:必孚大数据
【六大助力因素】
15万吨级市场俄罗斯缺席,中国市场强势补位,同时巴西5月底大罢工导致后期到港量相对集中;
澳洲大旱间接推高输华量;
阿根廷大力发展牛业,产量和出口量的增大持续将输华量维持高位;
乌拉圭稳定的牛业继续保障其牛肉输华同比持稳;
中国大陆新入进口来源一定程度上在主流渠道之外增大进口选择;
在中国香港进口来源中,除巴西将贡献绝大部分增量外,其余大多进口来源均表现平稳。
中国牛肉进口量预测
【中国大陆】
年内中国大陆各主要来源国均表现强势
图片来源:必孚大数据
中国大陆从阿根廷前8个月近10万吨进口量已比2017全年高出1.3万吨,年内预计进口16万吨,在中国牛肉进口总量中预计占比17%。
乌拉圭年内牛肉输华预计同比持稳,继续保持在21万吨左右,预计占比22%;
今年前8个月,中国大陆从巴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口量基本与2017全年持平,进口量分别已达19万吨、10.5万吨和7.8万吨,年内预计分别在30万吨、15万吨和12万吨左右,预计分别占比31%、16%和13%。
其他如南非、智利和哥斯达黎加相对保持低位。
【中国香港】
约遍布世界各地超30个来源国是香港牛肉进口保持高位的主因之一,巴西和美国是绝对主力
图片来源:必孚大数据
2018年中国香港牛肉进口量或达80万吨左右,预计近10万吨的进口增量绝大部分均由巴西贡献;2018年中国香港从巴西的牛肉进口量预计在2017年38万吨基础上增至48万吨左右。
年内,中国香港从美国的牛肉进口量相对平稳,月均进口量维持在1万吨左右,2018年进口量预计达14万吨左右,约同比增长1万吨。
2018年,阿根廷除了或为中国大陆贡献8万吨左右的进口增量之外,预计还将为中国香港贡献7,000吨左右的增量。
中国大陆进口商格局分析
自2015年开始至今年8月,有官方数据的中国大陆牛肉进口商共计835个,但每年的进口商数量基本保持在420至440个左右,其中仅有136个进口商在每一年内均有进口量。
今年1-8月有官方数据的进口商数量为419个,意味着前三年有过进口量的416个进口商无官方数据,跳出率近50%。
图片来源:必孚大数据
期间,中国大陆进口商数量一直处在表面平衡内部变动的状态,其中100吨量级以下的进口商数量整体下跌,其余各量级的进口商数量整体在增加,其中增幅最明显的属5,000至10,000吨量级的进口商数量,与2015年相比几乎翻了一倍。
此外,每年各量级的进口商也在不断变动,以万吨级以上的进口商为例,2016年的14个中便有6个消失在2017年万吨级名单,空出的位置被其他量级的进口商填补,由此保持着各量级进口商之间的动态变化。
2018年此类变动还将延续下去。到2018年年底,预计万吨级进口商数量将增至25个左右,2017年万吨级进口商或继续位列其中,其余份额则继续由其他量级进口商填补。
各输华来源国产能和出口
各主要来源国对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越南的年度牛肉出口量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必孚大数据
巴西
年内巴西到中国的牛肉出口量大增的主因除了俄罗斯缺席之外,还在于其产量的增大,仅上半年,巴西纳入统计的工厂便屠宰量了近3,100万头牛,牛肉产量756万吨,分别比去年同期高出126万头和30万吨。
此外,下半年屠宰量通常会高于上半年,因此下半年巴西牛肉产量将进一步提升。 在产量增大以及缺少俄罗斯的情况下,巴西牛肉出口量依然大幅提升。今年1-8月,其牛肉出口量高达90万吨,年内预计高出2017年的135万吨。
图片来源:必孚大数据
俄罗斯份额以及巴西出口增量主要被中国和以智利为主的南美市场消耗,到整个中东地区的出口则基本持稳。
不过,主力市场俄罗斯的回归必然会改变其出口格局,因此需密切关注俄罗斯的解禁情况。
图片来源:必孚大数据
巴西活牛存栏增速自2004年起由快速过渡到缓慢,并在近15年后进一步放缓。
巴西地形北部平原南部高原,大部分活牛存栏位于亚马逊平原以南,目前存栏预计在2.2亿头左右,由于存栏体量大,小幅的增长兑现的产量也显得相对较为可观。
受2018上半年旱情影响,年内乌拉圭屠宰情况稍异于往年,旺季持续高位屠宰,而淡季持续时间更长。今年1-8月,乌拉圭活牛屠宰量158万头,同比增加了2万头。
年内从3月底开始的屠宰淡季将于11月初结束,同时迎来新一轮的旺季,为正处在春节备货期的中国市场提供有力支持。
图片来源:必孚大数据
乌拉圭存栏量较小,年内在干旱和高活牛出口量的影响下,1,330万头的存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40万头。在低位存栏下,屠宰厂与活畜出口商之间,屠宰厂之间,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之间,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外市场之间存在的竞争会相对更为明显。
图片来源:必孚大数据
阿根廷
相比乌拉圭的稳定和巴西的小幅增长而言,近年内阿根廷的牛业发展显得更有活力。
近五年内,阿根廷活牛存栏量增长了250万头,接近5,400万头,牛肉出口量实现三连增之后,预计于今年在2017年29.1万吨的基础上继续增至43万吨左右,继续接近2005年近50万吨的巅峰水平。
图片来源:必孚大数据
在出口市场上,曾经最大出口市场俄罗斯已降至第二位,且大部分以牛杂形式进口,在牛肉进口上与中国的差距较大,然而其中的货源竞争也不容小视。
年内阿根廷牛肉出口增量将大部分由中国和俄罗斯贡献。目前月度输华量在1.5至2万吨左右。今年8月,阿根廷方面向中国大陆的牛肉出口量已增至1.92万吨,创历史新高,1-8月11.45万吨的累积量已超过同期澳大利亚方面对中国大陆的10.33万吨的出口量,排在巴西19.11万吨和乌拉圭16.10万吨之后。
图片来源:必孚大数据
澳大利亚
年内,澳洲牛业将2013-15年的剧情再上演了一遍,受大面积严重旱灾影响,澳洲活牛屠宰量大幅增加,可供出口牛肉也随着增大,期间低迷了快两年的牛肉输华也顺势迎来了又一波春天。
月度输华量迅速由8,000吨甚至6,000吨的低位一下增至1.45万吨左右的历史高位。2018年澳洲牛肉输华也有望创新高。
图片来源:必孚大数据
截止2018年9月25日前一周内,澳洲雨量继续保持低位,不过据澳洲气象局对未来一周的预报,期间澳洲雨量稍显好转,但对大旱缓解作用依然有限。
目前澳洲活牛屠宰量依然处在高位,反映出旱情继续迫使养殖户将大量活牛送宰。从往年走势看,澳洲屠宰量通常会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会出现一定的下滑,然而从上周14.5万头的周屠宰高位看,势头还依然强劲。
图片来源:必孚大数据
由于备货期临近,期间如果澳洲雨量好转或者存栏低位,那出口很有可能强势转弱,输华也将受影响。
图片来源:必孚大数据
新西兰
新西兰年内牛肉出口比去年稍好,1-8月超35.2万吨牛肉出口量同比增加了2.2万吨左右。月度输华量于今年7月增至1.3万吨,创历史峰值。但随着出口淡季的到来,8月输华量又急剧下跌至7,147吨,1-8月输华量8.1万吨,同比增加了将近2万吨。
图片来源:必孚大数据
8月开始,新西兰像往年一样开始进入出口淡季并一直持续到11月底,到12月时再次进入旺季,期间新西兰成年牛屠宰量明显下跌,但犊牛屠宰量会暴涨,由于犊牛对新西兰牛肉产量贡献有限,所以这段时间内新西兰牛肉产量整体下跌。
期间,新西兰牛肉输华量也会受此影响,犊牛肉输华会现增长,但整体牛肉输华量会相应下跌。
图片来源:必孚大数据
美国
自今年5月后,美国到中国大陆的牛肉出口量下跌明显,到7月时已从828吨下降至470吨,1-7月出口总量近4,100吨。
与其临近的加拿大到中国大陆月度出口量继续保持600-650吨左右,1-7月出口总量近3,500吨,未来几个月内月度出口量有望进一步增大。
此外,新入南非进口来源年内已经快速比肩哥斯达黎加和智利,但输华量相对较低。其余如爱尔兰、白俄罗斯和墨西哥等新入国家则依然处在起步阶段。
印度水牛肉出口越南
年内印度到越南的牛肉出口量表现平稳,今年1-8月,印度已向越南出口近40万吨,同比小幅下滑。
按照往年走势,9月印度到越南出口量将继续环比上升,但相对于10-12月8至11万吨的高位依然会存在明显差距。
2018年之前数年内印度一直是中国最大的牛肉进口来源,与巴西年内到中国香港和大陆最高预计72万吨的出口量相比依然保有一定优势。
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活牛存栏,超3亿头,主要集中在印度中部和北部,其中北方邦、中央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存栏较大。印度拥有水牛超1亿头,兼奶用、役用和肉用,印度水牛肉质虽然较差,但水牛奶营养价值较高,更浓稠,挂杯更好。
牛肉行情
从以上进口量分析看,今年中国牛肉进口无疑再一次实现腾飞,但如今多数从业公司却对今年的进口牛肉市场给了差评,并指出今年中国牛肉进口行业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
上半年:期货价格平稳,期货成交量稳定。港口到货量激增,现货市场库存积压,多地出现爆仓现象;
7、8月:期货市场受汇率急速波动影响出现较大幅度价格下调,期货成交量有所下滑。但同期港口到货量持续增长,随着采购旺季的临近,现货出货量开始增长,价格随之进行上调;
目前:期盘价格再度回升,市场交易量趋稳。现货市场库存量大,消费旺季将至,走货速度加快,现货价格维稳,但相比同期期货采购成本盈利空间仍然较小。为压缩销售周期,在降低冻库等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流转资金利用率,压低售价变为常见的“下策”之选。
必孚(中国)多数用户反馈,目前的形势主要由于以下3个因素:
中国市场需求增速和进口增速不统一,导致库存积压。
进口量连年急速增长开始逐渐凸显出与中国市场实际接货能力之间的矛盾,这一问题并非是由于对中国市场消费力的错误预测。
针对中国市场餐饮形态完善,食品消费升级,中产阶级消费力提升等的研究,中国牛肉消费量在理论上的快速增长是存在的,加之国产牛肉产量无法快速填补空缺,对进口牛肉的急速需求也是合理的。
而是由于进口量快速增长,但实际中国的消费力或者说是市场流通能力并未快速与进口增速实现吻合,集中加大进口趋势下,货物到港后却无法快速完成内销,导致市场库存量大。
同时由于缺乏对市场信息的准确掌握,市场无序跟风现象明显。市场上的货源看似透明,但实则在贸易过程中仍比较闭塞。
中国市场同一产品库存量大,操作公司多,导致下游公司选择性增强,价格接受度低。
现货市场整体货量大,而拥有同一货源的公司多,下游客户的采购选择性强,采购难度低,导致多数客户群体的备货期变短,对价格提涨的接受度低。
加之货量大后市场货物流通速度减缓,一旦大批量货物到港,很容易形成积压。为了消耗库存,低价出售(尤其是大企业抛货)又导致市场价格体系被打乱。
汇率变动,人民币贬值,导致期货进口成本提升。
表面上看,美国作为新兴的牛肉输华国家,中美牛肉业务还处在初期探索阶段,中美贸易战不会对中国的牛肉进口造成很大影响。
从进口数据看,今年1-8月,中国从美国的牛肉总进口量约4,500吨,与同期巴西(19万)、乌拉圭(14万),澳大利亚(10万)和阿根廷(10万)等相比,完全可以用无足轻重来形容,月均不足500吨的量对于中国庞大的牛肉消费体量来讲更是不够塞牙缝。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今年中国进口牛肉市场上出现的“震动”都与中美贸易战有着密不可分的牵连。
首先,我们来看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波动,直逼6.9的汇率让多数进口公司退却,一长期从事牛肉进口的采购人员甚至用到了“苟延残喘”一类的词语来描绘“割肉”后在夹缝中生长的痛楚。
我们用常见的巴西5件套举例,5月和9月在单价均为$4,450/吨的情况下,由于汇率的变动,进口商成本却提高了¥2,500/吨。
在中美贸易战短期内无法得以缓解的大环境下,此前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时下订单的进口商却反而相比现在下单的成本优势更为明显。
由于出口商在价格上的让步,若进口商在7、8月接货,成本差异并不会很明显,但近期由于到了全球的牛肉出口旺季,出口商在价格回调后的进口成本与低谷相比差值高达¥3000/吨。
FYI
由于汇率带来的成本压力,以及对国外牛肉市场的逐步了解,今年,中国进口商们在对期盘的还价上更为大胆。
不同于曾经,现在多数进口商的还价区间会在报价上减去$300/吨左右,但实际从最终成交价上看,除7月至8月中旬的特殊期外,多数部位成交价依旧维持在少于报价的$50-100/吨左右,实际议价空间仍然不大。
若按正常的期货市场规律,每年5月后将开始进入涨价阶段,但由于今年上半年的采购量较大,价格基本稳在高位,却因为受汇率波动影响而反常的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出现价格低谷。
不过,若仔细分辨,国外出口商在报价方面虽不断进行调整,整体高于往年,但实际属于正常波动范围。
后市预测
随着国庆后逐渐到来的牛肉消费旺季,中国进口商们即便是冒着倒挂的风险和人民币汇率带来的高成本,也会考虑加大货源采购,希望能把握冬季消费增长的机会。就市场情况来看,截至2019年春节前,期货价格和出货情况预期都会较为平缓。
不过由于牛的饲养周期长,存栏结构需长期培育,每个国家的牛肉整体出货量不会出现异常的增长。若与工厂有长期稳定合作的进口公司在今年剩余几个月里持续保持较大的需求,其余公司的采购难度将会增大,询盘无果或询盘与报盘不匹配的现象将更为明显。
届时,中国市场的售价是否能继续承受上调压力有待考究。随着中国下半年假期增多市场消费需求增长,有关部门对走私渠道牛肉的入境和销售监管力度会逐渐加强,这一举措会推高正关货的销量,加之消费旺季对牛肉消费需求的增长,在集中采购期间,市场或出现价格上涨。但由于目前中国市场库存量大,预估价格的提涨空间不会很明显,甚至如果期货到货量过大,为保证出货,售价不排除还有回调的风险。
牛肉输华大事件
巴西
84家肉企输华准入进程
2018年9月初,中国巴西举办首届中巴合作研讨会,巴西农业部部长Blairo Maggi向中国驻华大使重点提出中巴目前在糖和禽肉输华的问题以及巴西肉类输华工厂新增事宜。大使表示,年底中巴或解决中国对巴西鸡肉实施的反倾销措施问题。
2018年9月16日至10月1日,巴西农业部派代表团到访越南、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沙特阿拉伯。其中,在9月20日至22日期间与香港相关新的议定书,随后在9月24日至29日到中国上海和北京,同中方商定中国质检团到访巴西查验牛肉和禽肉工厂的具体时间。
此外,巴西牛肉出口越南也值得关注,从巴西官方的准入信息可看出巴西仅有少量工厂拥有出口越南的资质,其余大部分包括177和200等厂则处暂停状态,巴西农业部此行将为推进工厂准入和肉品新增而努力。
2015年巴西出口1.38万吨牛肉至越南,2017年降至5,200吨,2018年将继续降至2,000吨以下。
阿根廷
冰鲜和带骨牛肉输华
2018年5月中国海关
总署和阿根廷农业部正式签署冰鲜去、带骨牛肉和冷冻带骨牛肉输华议定书,但是该议定书中与疾控相关的部分条款由于过于严苛而遭受阿根廷牛业的广泛质疑。截止目前,阿根廷方面依然没有相关工厂准入和相关产品输华量的体现。
阿根廷牛肉出口分别为去骨、带骨和牛杂,形式为冰鲜和冷冻。
其中,近年内带骨牛肉出口量最多不超过5,000吨,在出口总量中的占比仅为0.8%;而冰鲜出口形式则较为乐观,近年内最高年出口量在7.1万吨,占比出口总量27%至30%左右,绝大部分出口至智利和欧洲的德国、荷兰和意大利等国。中国的加入有望同时提高其冰鲜和带骨牛肉出口量。
近期,阿根廷农业部到访中国海关总署,期间中方批准28家阿根廷肉类工厂,其中包括26家牛肉工厂,1家冻库和1家禽肉工厂,此外双方还签署了牛精液和牛胚胎输华议定书,同时继续推进猪肉、樱桃、蜂蜜、活马以及帕塔哥尼亚地区的绵羊和山羊输华进程。相关议定书预计在今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G20峰会期间签署。
乌拉圭
活牛输华
2018年5月,中乌双方正式签署屠宰用牛(即宰牛和架子牛)输华议定书,随后该协议在乌拉圭国内也引发争议,争议焦点在于乌拉圭在较低活牛存栏、屠宰厂产能严重过剩以及已经到土耳其的高位出牛出口量背景下是否有必要将活牛出口市场扩大至中国市场。
随后,乌拉圭行业就此做了一个调查报告,然而调查的结论却不太明确,按乌拉圭农业部大致意思是,可以出口,但对所提异议不明确反对。截止目前,乌拉圭官方尚未正式挂出对活畜出口商相关要求的文件,相关列表中依然仅有乌拉圭种牛输华文件。
乌拉圭最大活牛出口目的地属土耳其,出口占比97%,全为架子牛,2017年乌拉圭到土耳其架子牛出口量为316,662头,今年1-8月已达255,745头,其中今年8月61,972头的创月度出口量的历史最高水平。
当月,巴西对土耳其活牛出口量为5.4万头,1-8月出口量达41万头。今年8月10日土耳其货币崩盘,乌拉圭和巴西担心后期活牛出口将受影响。
澳洲
澳洲大旱与中澳关系
至少在最近五年内,基本可看出澳洲牛肉输华的淡旺季与澳洲天气密不可分,大旱时候,澳洲牛肉年输华量最高可达15万吨左右,天气好转则回落到10万吨左右。
似乎澳洲牛肉输华体量正在遭遇一种无形的障碍,非要在干旱的助力下才能有所突破。年内,澳洲牛肉输华量在大旱推动下有望超过2015年15万吨高位;但大旱过后,请务必做好输华回落的心里准备。
究其原因,除了受激素牛肉限制外,目前中国进口商价格导向的本质没变。目前,澳洲牛肉出口形式中冰鲜和冷冻大体按三七开,冰鲜牛肉年出口量28万吨左右,其中到日本和美国分别可达12万吨和6.5万吨,到韩国也有3.4万吨,但是到中国大陆仅6,000吨左右,与到中国香港的量一起就1万吨左右,其余大部分则去欧盟。
在澳大利亚75万吨左右的冷冻牛肉出口量中,超60%的占比出口至美国、日本和韩国,而在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的采购竞争压力下中国也并未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年内中澳关系一直备受中澳牛业关注,澳洲牛肉输华工厂新增准入和肉品输华新增事宜都与之密切相关。当地时间2018年9月24日,中国外长与澳大利亚外长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进行了会面,继续传递中澳关系向好信号。中国外长表示,中澳是亚太邻居,两国均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支持和平解决争端。双方的共同点远大于分歧。
希望中澳关系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像2018中秋晚会悉尼分会场中澳歌手合唱的歌曲“Trouble Is A Friend”一样重回健康发展轨道。
美国
中美贸易战和汇率
年内人民币大幅贬值与中美贸易战不无关系,都说贸易战下美牛输华受伤严重,但受伤严重的岂止牛肉、岂止大豆,汇率贬值下,中国各行各业进口商才直言伤不起。在汇率波动下,议价困难加剧,牛肉贸易经历波折。
然而,从各国牛肉输华态势看,与中国的牛肉贸易整体向好,年内在春节备货期助力下必然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冻品e港H5端或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