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品资讯 / 资讯详情
全程追溯锁定!“北京冷链”精准管控百万吨进口冷链食品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发布于:2022-07-08 09:14:53
来自南美洲的牛肉、北欧的甜虾、东南亚的带鱼…………在超市卖场,进口冷冻食品的货柜上少不了“北京冷链”的二维码,手机一扫,食品来源、检验检疫、核酸检测及消毒证明一目了然。既便捷易用,又具备极强隐私保护能力的北京市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北京冷链”,背后是长安链隐私计算平台提供的技术支撑。截至7月5日,“北京冷链”已精准管控百万吨进口冷链食品,为首都疫情防控工作的高效开展助力。
当前本市疫情防控面临境外、京外输入双重风险,对进口冷链食品的防疫管理,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2020年11月1日,“北京冷链”正式上线,实现对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的电子追溯管理,并与国家级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实现数据对接,后续又进一步拓展追溯品种,将全部进口冷冻食品纳入追溯范围。在监管后台,本市进口冷链食品的来源、流向都能全程清晰锁定。
“北京冷链”平台强大能力的背后,是来自前沿技术的支持。由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牵头研发的我国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与隐私计算实现完美融合,支撑“北京冷链”平台平稳运行。该平台在高水平保护供应链隐私信息的同时,实现高并发数据处理,精准管控百万吨进口冷链食品,服务超30万从业人员,大幅提升监管的穿透能力,支撑疫情风险迅速处置。
在高效监管中,如何实现对企业商家的隐私保护?传统数据安全手段,例如数据脱敏或匿名化处理,都要以牺牲部分数据维度为代价,导致数据信息无法有效被利用。隐私计算则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思路,可以在不分享明文数据的情况下实现数据共享,将数据共享中存在的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从根源上切断。在疫情防控中,这一新技术价值凸显。
长安链团队负责人介绍,“北京冷链”以长安链构建底层网络,充分发挥可追溯、不可篡改、高性能处理的优势,实现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安全。与传统数据使用方式相比,隐私计算的加密机制能够大幅增强数据保护能力,可在不分享明文数据的情况下实现数据共享,从根源切断信息泄露可能性。并结合“首站赋码、依序扫码、终端查询、一码到底”的管理功能,实现供应链与从业人员数据的融合与校验。
截至7月5日,“北京冷链”平台已接入企业2.71万家,记录进口冷链食品品种9.5万个、商品批次41.9万个,流通产品152万吨,涉及12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全部省级行政区,日均流通产品约470吨。
除了食品溯源,长安链与隐私计算也正在持续推进在国家重大关键场景的应用,涵盖政务服务、普惠金融、绿色减碳、医疗信息共享等领域,正在为构建协作网络的一个个关键节点贡献力量,为我国建设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基础设施提供有力支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冻品e港H5端或公众号